Sunday, December 9, 2007

再談亞錦——現場篇

趁著還有點熱度,再談談亞錦賽現場觀後感。筆者到現場觀看了中菲戰和日韓戰,而且為了省錢只買了上層的票(XD),不過還是有些觀察可以說說。洲際球場座落台中市近郊,附近非常空曠,但是球場腹地卻不大,外野區沒有座位,球場外野全壘打牆外是一小段空地,後面就是馬路,從馬路上可以透過隔牆的隙縫看進場內,內野座位區則是一覽無遺。繞過外野區,來到內野區買票進場,外觀看起來和天母球場滿類似的,一樓是售票口和販賣區,二樓則是進場入口,如果是買上層的票,則要從三樓進場,也就是說上層的觀眾是無法進入下層的,印象中和天母球場不同。走道過窄,開賽和結束時人潮洶湧,人流疏通太過緩慢,主因就在於腹地過小,這是很嚴重的缺點,我曾在紐約洋基球場和多倫多天頂球場看過球,熱門場次動輒四、五萬人的人潮,疏通不善的問題是不可能發生的;另外,上層看台座位間竟無走道,觀眾出入、走動都非常不方便,晚進場的觀眾必須跨過一排又一排的雙腳、縮著身子行進才能到達各個小區。洋基球場超過八十年的歷史,儘管老舊卻在功能性上並無瑕疵,反觀洲際球場應是全台最新的球場,設計上竟然還有此諸多問題,讓人不解。日韓戰時我四周坐滿了日本觀眾,想必也是很納悶台灣球場如此違背人性化的設計吧!

再者,台灣身為此次比賽主辦國,會有來自日、韓的觀光客專程來台加油,也是可以預期的,在場邊的販賣部門也可以及早因應,相關商品、觀戰手冊,都可以有所針對,既提供應有的服務,又可以賺到外國人的錢,何樂不為?但實際的情形是,由麗台運動報所編寫的觀戰手冊,中華隊的資訊佔了90%,日、韓以及其他國家的球員只有一頁總覽,外加一、兩位重點球星介紹,顯然是砲口對內。另外,元氣售票規定開賽兩小時前才能領票諸如此類的小細節,就更不用提了。至於亞錦賽官方網站之簡陋、僅提供中文版本的問題,已有許多人討論過了,想必是以為官網不做多語言版本就不會有外國人進來看,既然只有台灣人自己看就隨便一點吧。

如果台灣新蓋的球場水準是這樣,一個年度最重大的國際小規模(參賽國只有七隊)賽事的相關配套措施是如此糟糕,大型賽事如亞運如果交給台灣辦,肯定會是惡夢一場,至如申奧云云,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。不過我們大概也不用妄想惡夢會成真,因為體委會、棒協的大官們,大概也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,體育活動最好不要成為全民注目的焦點,問題不被看見,米蟲才能繼續幹下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