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December 24, 2007

木棒與鋁棒的戰爭

紐約市議會今年通過了禁用鋁棒等金屬製球棒的法令,北達科他州、依利諾州也通過了類似的法令,要求他們的高中棒球隊使用木棒。台灣高中棒球聯賽則早在93年度起分為木棒組與鋁棒組,一級高中球隊開始使用木棒。三級棒球用木棒而捨鋁棒,已成世界趨勢?

另一邊,日本甲子園高中聯賽使用鋁棒、美國Little League少棒聯盟使用鋁棒、美國大學棒球聯賽NCAA也使用鋁棒,NCAA為全美最大非職業棒球組織,涵括全美上千支球隊,允許使用鋁棒,為何地區議會卻決議禁止?

鋁棒擊出的球較木棒有威力、球容易飛得深遠、長打容易出現,已經科學證實。大部分組織決定改用木棒的理由多為安全考量。事實上,在2002年,NCAA即通過規定限制鋁棒的彈性係數BESR(Ball Exit Speed Ratio),球被擊出的初速不得超過97MPH——也就是用木棒擊出的最高速度。如此,即可確保使用鋁棒的危險性不至於高過於木棒。BESR訂定之後,在2002年由美國國家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(National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)進行研究,證據顯示鋁棒並不會比木棒造成更大的意外傷害。

在美國,關於限制使用鋁棒的討論,反彈最大的要屬鋁棒製造商Easton,這也是NCAA至今仍使用鋁棒的原因之一。BESR的訂定,可說是一個妥協,既能確保球員的人身安全,也能兼顧比賽的精彩度和球員的需要,對擊球員來說,使用鋁棒上場打擊,能帶給他們更大的信心。

在台灣,沒有廠商的壓力,限制鋁棒的使用卻造成了各級學校的壓力。木棒的單價雖然較低(每支約二、三千元,鋁棒每支近萬元),耐用度卻遠不如鋁棒。一隻鋁棒可用幾年,木棒可以在一個打席打斷好幾支,尤其對於打擊技巧普遍未臻理想的高中球員來說,在打擊練習中打斷木棒是常有的事。改用木棒大幅提高了球隊所需的經費,而更重要的是,使用木棒很可能降低了比賽的強度,投手傾向使用更多變化球,而不再致力於加強球速,對年輕球員來說,這樣的發展絕非好事,何況高中生的手臂還未發育完全,使用太多變化球可能傷害手臂的發育。

甫結束的高中棒球聯賽,由穀保奪得冠軍,但是我們看不到太多長打,外野手常守在一般是驅前守備的位置,也看不到太多球速動輒逼近150公里的強力投手。主事者是否應該參考NCAA的作法,藉由BESR的標準,恢復鋁棒的使用,同時兼顧球員的人身安全,並提高比賽的精彩度,最重要的,不要因為制度而抑制了運動員的發展潛力,否則,下一個王建民、曹錦輝的出現,可能又要讓我們多等許多年了。



延伸閱讀:

Wood vs. aluminum bats in college baseball

下面這篇是USA Baseball致函給little league,重申使用鋁棒的立場,並提出許多佐證說明鋁棒的安全性:

Message from USA Baseball

Bat Battle Going Deep

Sunday, December 9, 2007

再談亞錦——現場篇

趁著還有點熱度,再談談亞錦賽現場觀後感。筆者到現場觀看了中菲戰和日韓戰,而且為了省錢只買了上層的票(XD),不過還是有些觀察可以說說。洲際球場座落台中市近郊,附近非常空曠,但是球場腹地卻不大,外野區沒有座位,球場外野全壘打牆外是一小段空地,後面就是馬路,從馬路上可以透過隔牆的隙縫看進場內,內野座位區則是一覽無遺。繞過外野區,來到內野區買票進場,外觀看起來和天母球場滿類似的,一樓是售票口和販賣區,二樓則是進場入口,如果是買上層的票,則要從三樓進場,也就是說上層的觀眾是無法進入下層的,印象中和天母球場不同。走道過窄,開賽和結束時人潮洶湧,人流疏通太過緩慢,主因就在於腹地過小,這是很嚴重的缺點,我曾在紐約洋基球場和多倫多天頂球場看過球,熱門場次動輒四、五萬人的人潮,疏通不善的問題是不可能發生的;另外,上層看台座位間竟無走道,觀眾出入、走動都非常不方便,晚進場的觀眾必須跨過一排又一排的雙腳、縮著身子行進才能到達各個小區。洋基球場超過八十年的歷史,儘管老舊卻在功能性上並無瑕疵,反觀洲際球場應是全台最新的球場,設計上竟然還有此諸多問題,讓人不解。日韓戰時我四周坐滿了日本觀眾,想必也是很納悶台灣球場如此違背人性化的設計吧!

再者,台灣身為此次比賽主辦國,會有來自日、韓的觀光客專程來台加油,也是可以預期的,在場邊的販賣部門也可以及早因應,相關商品、觀戰手冊,都可以有所針對,既提供應有的服務,又可以賺到外國人的錢,何樂不為?但實際的情形是,由麗台運動報所編寫的觀戰手冊,中華隊的資訊佔了90%,日、韓以及其他國家的球員只有一頁總覽,外加一、兩位重點球星介紹,顯然是砲口對內。另外,元氣售票規定開賽兩小時前才能領票諸如此類的小細節,就更不用提了。至於亞錦賽官方網站之簡陋、僅提供中文版本的問題,已有許多人討論過了,想必是以為官網不做多語言版本就不會有外國人進來看,既然只有台灣人自己看就隨便一點吧。

如果台灣新蓋的球場水準是這樣,一個年度最重大的國際小規模(參賽國只有七隊)賽事的相關配套措施是如此糟糕,大型賽事如亞運如果交給台灣辦,肯定會是惡夢一場,至如申奧云云,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。不過我們大概也不用妄想惡夢會成真,因為體委會、棒協的大官們,大概也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,體育活動最好不要成為全民注目的焦點,問題不被看見,米蟲才能繼續幹下去!

Thursday, December 6, 2007

亞錦賽中日戰短評

儘管鋒砲又響,仍然挽不回中華隊又一次慘敗給日本的命運。六局下,達比修一記外角時速148公里速球被陳金鋒一棒敲出右外野大牆外,所有人都一度燃起了贏球、甚至晉級的希望。沒有多久,陽建福體力下滑、耿伯軒上場後大村三郎強迫取分成功,西岡剛再擊出穿越安打,希望瞬間破滅。

球員很拼,兵役解套的胡金龍、耿伯軒不計較一整年的辛苦回國助陣,國內職棒的球員只要無傷無痛,無一不是義不容辭,獅隊球員更在打完亞職後立刻回國投入中華隊,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,還要甘冒打不好被冠上「戰犯」之名,被球迷罵到臭。大家都很想贏,胡金龍帶傷上陣,第一局掉球後掩飾不住的自責,鋒哥在第七局戰線失守後,無力的坐在休息室,表情任誰看了都想流淚,他是全場最想打贏日本的人。球迷也很拼,中華隊自始自終不被看好,中韓、中日戰還是賣力加油,讓對手感受壓力,不管領先落後毫不洩氣,就算是無關痛癢的中菲戰,也賣了幾乎滿場。球員、球迷的表現100分,教練團、棒協的表現卻是零分,陽建福面對日職明星隊已是超水準演出,郭總卻沒有在七局失分危機出現時第一時間押上曹錦輝,要知道狀況是一分都不能丟,這時候應該比照延長賽的調度——從最強的開始出牌 ,而不是把closer擺在八九局才上場。(筆者甚至認為,由於這場比賽只要丟2分就算輸,讓曹錦輝先發投幾局算幾局,再讓陽建福和其他投手接手,也未嘗不可。)報載郭總的理由是耿伯軒球速快(耿再快有曹快嗎?)且有內角上飄球可造成雙殺,而事實是,耿上來連丟兩個品質不佳的變化球形成球速落後,也使得日本多了許多戰術可用,結果就是終結中華隊晉級奧運機會的強迫取分成功,郭總的說法可謂莫名其妙。從中韓戰看到差點發生的換投烏龍,曹錦輝快要踩進場中才被葉君璋攔住,耿伯軒過了好久才從休息室進場,顯見場上教練團和球員之間的聯繫有相當大的問題,臨場應變也慢半拍,郭總需負全責。

再者,報載這次比賽棒協情蒐不足,教練團看日韓情資看得「霧煞煞」,「南韓戰情是去年亞運的剪輯畫面,加書面資料『補強』。」如果報導屬實,棒協的工作顯然沒有做好,當日、韓情蒐人員早在世界各地追球員動態、觀察對手弱點時,我們的棒協人員或許在辦公室邊喝咖啡邊剪舊片,面對重要國際賽事如果是這種態度,徵召再強的球員回來助陣,恐怕都是凶多吉少!

中日實力確實有差距,輸球也並不讓人意外,但是當球員不計名、利以百分之百的意志力在場上拼戰,場邊的教練團卻無法洞悉各種狀況、隨機應變,各項後勤支援也做得馬馬虎虎,恐怕才是最讓球迷心寒的!